摘要

近年来,市场对高品质绿松石的产地识别需求愈加迫切,然而,相应的研究尚少。湖北秦古、文峰和安徽笔架山产有结构致密细腻、光洁坚韧,蓝色的绿松石。它们的谱学特征基本一致,但在峰位或强度上存在可以识别的差异。红外光谱特征中,由δ(OH)弯曲振动引起的783cm-1附近谱带在秦古样品中表现为797和779cm-1分裂峰,在文峰样品中表现为787cm-1峰,在笔架山样品中表现为783cm-1峰。不同产地的R=I783cm-1/I837cm-1值不同,秦古样品R值在0.98以上,文峰样品R值在0.85左右,笔架山样品R值集中在0.910.94。属于ν4(PO4)伸缩振动内的609cm-1附近谱带在文峰样品中较明显且强度大,在秦古样品中峰形略宽、强度稍弱,笔架山样品在该处吸收平缓且强度很小。拉曼光谱中在3 500cm-1附近笔架山样品的峰位波数明显较湖北秦古和文峰样品的大(为3 506和3 505cm-1),而湖北所有样品的此峰均低于3 500cm-1(3 4953 500cm-1),可能由水组分的不同造成的,且其在3 472cm-1附近的峰强度明显偏大。同样情况发生在由ν4(PO4)弯曲振动引起的551cm-1峰,可能为微量元素Zn的含量差别所致。以上特征可作为识别湖北和安徽两产地绿松石的重要谱学标志,结合其外观特征,可以将二者有效区分。以上研究结果还具有潜在的考古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