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吴门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的地域书法流派。大量文化精英因科举管道狭窄而滞留本地,诗文书画既是他们标举身份的工具,也是谋生的手段,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与文化消费的盛行是流派得以成长的重要土壤。正德嘉靖之际,"吴门书派"因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的出现而走向鼎盛,本地书家因宗族、师友、乡邦而形成稳定的文化社群,不过因为城市化发达,吴门在艺术审美上具有相当的包容性。长寿的文徵明对嘉靖以后的吴门书法具有笼罩性的影响,乃至出现"文氏一笔书""文氏一笔画"的状况。洎乎十六、十七世纪之交,吴门书法的地位不断受到来自周边区域的严峻挑战。当王世贞声称"天下法书归吾吴"时,"吾歙""吾浙""吾松"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地域流派的竞争就此展开。本文以吴门书法的兴衰为中心,反思流派竞争的历史意义以及书法的发展如何在这一竞争格局中获得持续的动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