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脂多糖刺激山羊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全转录组分析

作者:吴昊天; 张振兴; 陈思; 刘志勇; 安琪; 陈杰; 程逸文; 刘昂; 何美荣; 蒋俊明; 陈巧玲; 王凤阳; 杜丽; 满初日嘎
来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2, 41(Z1): 1851-1861.
DOI:10.13417/j.gab.041.001851

摘要

布鲁氏菌(Brucella)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布鲁氏菌逃避宿主免疫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由于LPS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因而不会激活宿主Toll样受体。本研究采用猪布鲁氏菌S2株(Brucella suis S2,B.suis S2)的LPS刺激山羊(Capra hircus)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响应B.suis S2 LPS刺激的宿主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和差异表达miRNA。通过筛选结果中|log2 fold change|>1且P<0.05的基因和miRNA,在LPS刺激组和对照组间共产生97个差异基因和3条差异miRNA,其中包括58个上调基因和39个下调基因,3条差异miRNA均为下调。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发现,DEGs主要富集于ATP代谢、 RAGE受体结合、 IL-12受体活性、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细胞黏附分子、白细胞跨内皮迁移、 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等通路。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可以将DEGs编码的蛋白质分为4个聚类,分别代表神经内分泌相关蛋白、核糖体相关蛋白、呼吸作用相关蛋白和免疫系统相关蛋白。此外,筛选到的chi-miR-1与INPP5D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上存在潜在相互调控作用。经RT-qPCR验证,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和测序结果一致。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LPS在布鲁氏菌免疫逃逸以及宿主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