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脉冲超声能量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孙丽丽; 季拓*; 齐丽丽; 赵佳钰; 魏达亨; 吴佳妮; 彭荟竹
来源:眼科新进展, 2019, 39(12): 1153-1161.
DOI:10.13389/j.cnki.rao.2019.0265

摘要

目的观察微脉冲超声能量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46例(178眼)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微脉冲模式组(A组,88眼)、脉冲模式组(B组,90眼)。再根据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将2组患者各分为1(Ⅱ级核,59眼)、2(Ⅲ级核,86眼)、3(Ⅳ级核,33眼)小组。记录术前视力、白内障核硬度分级;比较2组术中所用的实际超声能量(actual power,A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术后1 d和7 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 d、7 d和30 d的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ECD)、六角形细胞比率和术后30 d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结果 A组和B组的AP、EPT比较:各组间比较AP均减少、EPT均缩短。A1、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及A3、B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区CECD、PHC比较:术后1 d、7 d、30 d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区CECD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A1组与B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2组与B2组、A3组与B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7 d A3组与B3组PH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0 d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术后30 d 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CVA:术后1 d、7 d 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0 d 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脉冲超声能量模式可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超声时间缩短、超声能量降低,可减少对眼内组织特别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其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