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河口区域的分布特征和环境行为对于研究河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受强烈咸淡水混合影响的长江口-东海内陆架断面14个研究点位水体DOM的分布和荧光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联。从淡水端到海水端,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逐渐降低且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长江输入的有机质在该水域占主导地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进一步解析荧光溶解有机质(FDOM)组分,识别出一个类蛋白组分C1(Ex/Em:278/320)和3个类腐殖质组分C2(Ex/Em:290/385)、C3(Ex/Em:254(341)/424)和C4(Ex/Em:275/501)。在强烈的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影响下,该断面4个FDOM组分的荧光强度最大值(Fmax)均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3个类腐殖质组分的分布主要受长江源类腐殖质在咸淡水混合过程中的稀释效应控制,而C1组分在中低盐度区主要受稀释效应控制,但在高盐度区则主要源于海洋自生源类蛋白贡献。大部分点位荧光指数(FI)介于1.4~1.9之间,表明微生物源和陆源均对腐殖质有重要贡献。生物源指数(BIX)结果表明,中低盐度点位FDOM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高盐度点位则主要来自自生源的贡献。所有研究点位腐殖化指数(HIX)均低于4,表明长江口水域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

  • 单位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