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广东地区登革热爆发流行,中医药积极参与当地的登革热诊治。笔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对登革热患者进行查看并参与部分患者的诊治,结合相关资料对登革热的中医证治提出几点思考:登革热的命名尚不统一,称为"登革热疫"较"温疫、疫疹"等更为合适,亦可与传统命名如"暑温、湿温"等相结合或并列;登革热患者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舌苔腻等,夹杂湿邪,与当地湿热气候相关;登革热初起多有类似于表证症状,如恶寒、头身痛、无汗等,但实无表邪,并非伤寒,因此不当辛温发汗解表,而重在透散邪气。治疗应当采用余师愚败毒散之意,去其爪牙,促邪外透。登革热的出血是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初期、极期的出血与热入营血相关,但恢复期的皮肤斑疹考虑是正气鼓舞祛邪外出、气血渐复的表现;中医药参与登革热的治疗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初期中医药介入治疗,促邪外透、去其爪牙,避免轻症转为重症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