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南京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及Q矢量诊断

作者:赵胜男; 王磊; 李谢辉; 殷菲; 裴坤宁
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 35(06): 678-688.
DOI:10.16836/j.cnki.jcuit.2020.06.015

摘要

为研究2018年7月5日南京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 (national centers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全球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逐时降水数据以及WR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8年7月5日南京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暴雨发生的时间、强度以及落区模拟效果较好,地面风场辐合是本次暴雨过程的关键触发机制,低层辐合加强垂直上升运动,使对流发展旺盛,进而形成暴雨。华北高压南侧的东北气流与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气流在华东北部交绥形成切变线,切变线上的中尺度低涡稳定少动,为暴雨提供动力机制。沿低空急流的中尺度大风速中心在南京上空形成风速辐合,加强低层水汽横向输送,为暴雨提供水汽条件。700 hPa非地转湿Q矢量负散度区对未来6 h降水落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降水中心位于Q矢量负散度梯度大值区。用Q矢量锋生函数差值表示锋生函数的变化,具有中尺度特征,对预报降水的落区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