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研究间歇性外斜视131例,其中手术106例,未手术25例,观察眼位和双眼视变化情况。结果手术组:外展过强型正位率85.7%,基本型76.3%,集合不足型53.8%,外展过强型和基本型术后正位率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364),集合不足型与外展过强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20),集合不足型与基本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39)。三级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外展过强型52.4%,基本型33.9%,集合不足型11.5%,外展过强型和基本型术后三级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差异无显著性(P=0.135),集合不足型与外展过强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2),集合不足型与基本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33)。未手术组:外展过强型10例,1例斜视度增加;基本型9例,2例自愈,3例斜视度及双眼视功能变化不明显,4例斜视度增加,6例集合不足型中5例无三级双眼视功能,1例斜视度及双眼视变化不明显。结论应在对间歇性外斜视分型的基础上,以双眼视损害的程度和早晚作为手术时机选择的主要依据。
-
单位乐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