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采取的手术方式;比照组(44例):采取传统椎板开窗术展开疾病治疗;实验组(44例):采取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方法展开疾病治疗;就组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长、平均住院时长、术中平均失血量,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长为(1.91±0.62)d;平均住院时长为(5.10±1.32)d;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9.69±4.89)mL;比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长为(3.81±0.52)d;平均住院时长为(9.11±2.55)d;术中平均失血量为(48.65±11.71)mL;最终发现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长、平均住院时长短于比照组明显,术中平均失血量少于比照组明显(t=15.575、9.264、15.138,P<0.05);手术前,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1、0.018,P>0.05);手术后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少于比照组明显(t=6.548、15.625,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更利于平均下床活动时长、平均住院时长缩短,术中平均失血量减少,VAS评分、JOA评分降低,最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促进以及预后改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