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构建湖南省衡山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HIV-1分子传播网络,探索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1年衡山县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后剩余血清样本,对前病毒DNA的pol基因区段测序,以1.0%为基因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子簇特征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44例,获得有效序列132例,入网78例(59.09%),不同性别(χ2=7.021, P=0.008)、年龄(χ2=8.550, P=0.014)、传播途径(χ2=9.580,P=0.022)的入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网的女性中,经非婚非商业异性传播13例(54.17%),经阳性固定性伴/配偶传播9例(37.50%)。共形成13个分子传播簇,最大簇28例,主要为40岁以上、已婚男性,2019—2021年新报告感染者逐年减少,依次为14例、10例、4例;第二大簇14例,主要为≥60岁、离异/丧偶男性,2021年诊断9例;簇4和簇11中各出现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1例;簇8为CRF55_01B,均为2021年新报告的病例。结论 衡山县HIV-1分子传播网络主要由经商业性传播的中老年男性构成,特别是离异/丧偶的60岁以上老年人群,形成了1个较活跃的传播簇,建议针对性加强当地艾滋病健康宣教,提高老年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