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下早期诊断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培荣; 晏斌林; 徐加誉; 廖子龙; 黄建鑫; 刘昭红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 8(03): 461-465.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4.03.023

摘要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早期的病理诊断方法,提高真菌阳性检出率,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2011年至2013年痰、胸水、腹水、表面皮肤刮片等脱落细胞标本,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TCT)检测选取78例标本,对标本制备的细胞块连续切片经特殊染色PAS、免疫组化MUC5B、原位杂交念珠菌探针方法,对患者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的真菌阳性率进行数据分析,对PAS、MUC5B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及科研检测早期诊断真菌感染的方法差异性。结果 78例标本中三种检测方法在年龄组、性别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AS在健康状况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MUC5B、念珠菌探针在健康状况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AS与MUC5B表达的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r=0.236),传统及科研检测早期诊断真菌感染的方法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数据统计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中真菌抗体MUC5B及念珠菌检出率高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MUC5B真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PAS染色;本科研方法真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真菌检测方法;采用PAS与MUC5B及念珠菌探针联合应用能提高真菌阳性检出率及达到对真菌的初步分类。

  • 单位
    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