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有效管控社会、教育民众,尽可能拓宽抗战动员渠道,国民政府于1939年将民间自发兴起的教师节纳入官方节日体系中,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改造。此后,国定教师节开始在"标准化"模式下展开,为官方规范、动员数量庞大且内部差异明显的教师群体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然而,教师内部及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职业定位、社会职责、群体利益有着不同的看法,使得国定教师节纪念活动一直伴随着争议。抗战结束后,由于国民政府未能适时调整节日主旨,对教师群体利益关注不多,国定教师节几乎成为教师、舆论表达对政府失望、不满情绪的契机。此时,所谓"国定"带来的官方认可的积极意义已丧失殆尽,灌输政策理念、忽略教师现实需求的消极影响更为突出。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