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和术后计划靶区及剂量学的影响

作者:姜玉良; 于江平; 孙海涛; 郭福新; 吉喆; 范京红; 张路静; 李旭; 王俊杰*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29): 2275-2279.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29.009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靶区定义以及术后图像融合技术在术后靶区剂量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3—4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恶性肿瘤10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 设计术前计划。根据计划实施穿刺及植入粒子, 植入后即刻行剂量学评估。以术后靶区确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术后1组:术后CT图像与术前图像融合, 术前肿瘤靶区作为术后靶区, 拾取粒子, 验证靶区体积及剂量学参数;术后2组:由三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在术后图像上勾画靶区、拾取粒子, 验证靶区体积及剂量学参数, 取三次勾画平均值。两组分别与术前相对比, 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组GTV体积平均数为12~167(73±56) cm3、D90平均数为101~153 (142±19)Gy, 术后2组GTV体积平均数为14~186(80±58)cm3、D90平均数为96~146(122±16) Gy。术后1组与术前靶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90平均数较术前略低, 但差值较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术后2组靶区平均体积与术前靶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D90平均值较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图像融合后术前靶区导入技术能减少术后靶区勾画中各种人为因素影响术后剂量验证的准确性, 更客观反映了术后真实的靶区体积和剂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