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探索按照锥形结构原理自肺叶中完整分离肺段的方法,并评价技术可行性。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146例周围型肺结节患者行胸腔镜锥式肺段切除术,男52例,女94例,年龄(57±23)岁。在3D-CTBA(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导航下切断靶段支气管、动脉后,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沿段间静脉由段门向远端解剖分离膨胀萎陷交界面,当剩余段间肺实质厚度在12 cm时,使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切开段间肺实质。术后平均随访20.4个月。结果实施单肺段切除术62例、联合肺段切除术38例、亚段切除术43例、次亚段切除术3例。病理为良性12例,腺瘤样不典型增生15例,转移癌6例,原发性肺癌113例。应用改良膨胀萎陷法出现清晰可辨的膨胀萎陷交界线的时间(12.5±6.4)min。准确切断靶段支气管、动脉,段间静脉均予保留,保留肺段膨胀后接近原始几何形状。肺结节直径(1.4±0.7)cm,切缘宽度(2.5±1.6)cm,分离肺段间交界的深度(4.2±1.7)cm,宽度(6.5±2.2)cm。平均手术时间(158.5±42.6)min,术中出血(25.2±15.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2.2)天,并发症发生率5.5%(8/146),无术后30天死亡。113例原发性肺癌中35例原位腺癌(0期),78例T1aN0M0(I A期)非小细胞肺癌,随访期间1例局部复发,无死亡。结论改良膨胀萎陷法界定的段间交界线清晰可辨,胸腔镜锥式肺段切除术可实现精准的完全解剖性肺段切除。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