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郫县及简阳市的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根据有无缺铁性贫血将调查对象分为2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结果]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中共有41例(8.49%)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留守儿童年龄增加(OR=0.636,95%CI=0.436~0.929)、家庭人均月收入增加(OR=0.671,95%CI=0.467~0.964)、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686,95%CI=0.498~0.944)为成都市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主要照顾者年龄增加(OR=1.456,95%CI=1.034~2.052)、挑食(OR=1.520,95%CI=1.037~2.228)、近6个月内有腹泻(OR=1.446,95%CI=1.030~2.030)、肉类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OR=1.517,95%CI=1.044~2.206)、动物内脏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OR=1.486,95%CI=1.012~2.182)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留守儿童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