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文以王东杰新著《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为主要线索,认为其着手处小,所观者大,表面上看不过是带着声音的文字,最多不过国语运动史的考察,但实际上背后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迁变的大问题。进而借鉴德国学者赫尔德、洪堡等的相关理论论述,考察声音、语言与文化侨易的关系问题,认为主体被消解之后的文化侨易更为重要,作为核心梁柱的语言侨易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之中,不仅有笔译,而且有口译,所以声音向度非常重要;进而主张开辟多感觉维度的侨易空间,将语言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的关键环节,凸显其“上下左右”的枢纽功用,在既有的视觉基础上,充实听觉向度,譬如作品朗读会、忆苦思甜运动、新闻广播、留声机现象等都是切入中国现代语言史的上佳命题,同时应对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触觉、嗅觉、味觉等也宜有所重视,举一反三,形成整体理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