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植被物候是指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大气污染物变化对植被生长峰值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探究。论文利用卫星观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2001—2015年的时序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植被生长季峰值(peak of growing season,POS)、生长期最大值(maximum vegetation growth,NDVImax)的时间变化,探究大气污染物(PM2.5)对POS、NDVImax的影响,阐明PM2.5对POS、NDVImax与气象因子响应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山和太行山区POS较早且NDVImax较大,东南部平原POS较晚,张家口地区、燕山和太行山区NDVImax呈显著增加趋势。季前降水(季前指POS或NDVImax与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对应的时间距多年平均POS的时间长度)对POS、NDVImax的影响均较大,显著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域的12.9%、15.2%;温度影响所占比例分别为8.7%、5.9%(P<0.1)。在PM2.5的影响下,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降水和温度的反馈不同;物候对由PM2.5引起的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响应同样具有空间异质性。PM2.5导致中东部平原和北部燕山地区降水对POS的提前作用被低估,张家口北部丘陵地区POS的提前作用被高估,东部、南部平原和坝上地区温度对POS的提前作用被高估;整体来看,PM2.5对NDVImax的间接作用表现为降低NDVImax(P<0.1)。长期来看,京津冀大部分地区,PM2.5的直接作用表现为PM2.5使POS提前、NDVImax增大(P<0.1)。研究结果主要揭示了京津冀地区植被生长峰值对气候变化及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对深入理解不同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