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为创面专科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65例门诊创面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20例, 女145例;年龄18~98岁[(58.8±18.9)岁]。首诊患者92例, 复诊患者273例。对其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细菌种类及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65例创面分泌物标本中, 病原微生物阳性198例, 阳性率为54.2%, 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107株(51.0%),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共70株(33.3%);革兰阴性菌检出95株(45.2%), 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共20株(95%), 铜绿假单胞菌17株(8.1%)次之;真菌检出8株(3.8%)。(2)首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26例(28.2%), 复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172例(63.0%);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首诊患者检出29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55.2%), 革兰阴性菌11株(37.9%), 真菌2株(6.9%);复诊患者检出181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91株(50.3%), 革兰阴性菌84株(46.4%), 真菌6株(3.3%);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诊患者分离得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首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显示创面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 复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首诊患者, 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显著。复诊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更高。及时进行门诊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 同时有效进行门诊感染的控制和监管是创面修复门诊的重要环节。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