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情况,为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临床骨科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信息系统收集2014年9月-2017年9月骨盆骨折术中单纯使用自体血回输或异体血输血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凝血四项、血常规及输血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记录,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共收集到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其中自体血回输组32例,异体血输血组34例。术前自体血回输组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与异体血输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0.411);输血后2 h两组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0.495);术后5 d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保持相对稳定,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0.941)。自体血回输组输血前后的凝血四项比较结果显示凝血活酶时间(APTT)由术前的(29.46±2.39)s,延长为术后的(35.58±3.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纤维蛋白原(Fib)由(3.96±0.99)g/L降为(3.19±1.1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余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0.094)。异体血回输组的TT由(18.66±2.01)s缩短为(15.15±1.0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余组内的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0.175、0.174)。结论: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降低骨盆骨折术中的异体输血概率,但是对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以在术中出血较多时考虑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但需要注意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操作细节。
-
单位厦门大学;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