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贵州医药产业起步于宋元时期,但发展缓慢。至晚清光绪初年,贵阳最早的药材店只有万元堂、乾元堂和保元堂等少数几家。并且多数只经营饮片,部分兼营自制丸散膏丹。所需药材,多由挑担客零散供应。不但品种单一、数量不多,质量也不稳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贵阳万元堂药店来了一个叫刘辅臣的新学徒。刘辅臣是湖南衡阳人,父亲是清朝的一名武官,战死沙场,给刘辅臣心灵造成极大创伤,打消其读书做官的念头,他立志从商学技,带着父亲的发辫来到贵阳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