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Ti-Ni环抱器内固定与保守治疗多处肋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皖南康复医院治疗的65例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48.97岁;肋骨骨折2~6根,平均肋骨骨折3.23根。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i-Ni环抱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术前和术后1周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下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量;治疗结束1个月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出院6个月后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以评估患者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2.01±0.36)分vs (7.48±1.83)分;对照组:(4.85±0.74)分vs (7.56±1.92)分。t=18.779、6.452,P <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7.621,P <0.05)。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均显著升高[观察组:(83.65±1.99)%vs (72.35±1.86)%;对照组:(78.36±1.68)%vs (72.56±2.03)%。t=33.024、16.007,P <0.05],且观察组MVV显著高于对照组(t=13.866,P <0.05)。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4.762,P=0.000 <0.01)。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性升高(t=27.930、17.710、29.863、29.191、25.934、12.976、12.692、8.728,P <0.05),且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0.510、5.577、11.064、16.096,P <0.05)。结论相较于保守治疗,采用Ti-Ni环抱器内固定术对患者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质量。

  • 单位
    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