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化州"跳花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舞蹈。然而,通过分析其原始科本,结合田野调查,发现跳花棚中含有大量的戏曲元素,如"田公""踏棚""罗嗹哩""科、唱、白"等,再结合科本中做社之描写及跳花棚所在村落做社之习俗,可以判断传统跳花棚实质应是一种社戏,且与古代福建戏曲有内在的密切联系。"跳花棚"数百年的流传和之后的被改造,是文化形态本身、宗族、外力和农村生产方式综合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