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渤海海域黄河口东洼渤中36构造区东营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受探井较少及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的影响,难以对储层进行精细刻画。利用岩心观察、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等技术,以地质模式为约束,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建立各微相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关系,对中深层储层进行微相级别的精细预测与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的主要微相包括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前缘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源汇体系、微古地貌特征与断裂活动为控制研究区沉积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源汇体系控制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微古地貌决定砂体的富集位置、断裂活动控制储层的汇聚区域。沉积体发育的主控因素决定储层的沉积模式,约束各微相的井震响应及平面地震相展布,实现中深层储层微相级别的精细刻画。该方法在探井较少时,将储层刻画至微相级别,为中深层古近系储层的精细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