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恶性肺肿瘤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俊盛; 陈锦; 林瑞祥; 严媛; 林清锋; 陈健; 徐林萍; 林征宇*
来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3, 20(06): 340-344.
DOI:10.13929/j.issn.1672-8475.2023.06.005

摘要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恶性肺肿瘤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1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肺恶性肿瘤患者,均于治疗后1、3天接受胸部X线和胸部CT复查,之后按照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判断有无BPF,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BPF的危险因素。结果 901例中,11例(11/901,1.22%)发生BPF(BPF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PF组与非BPF组间,瘤体-胸膜最短距离、消融针道累及胸膜和肺或胸膜腔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消融针道累及胸膜[OR=44.80,95%CI(5.40,371.98),P<0.01]和肺或胸膜腔感染[OR=52.40,95%CI(10.34,265.44),P<0.01]均为发生BP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消融针道累及胸膜和肺或胸膜腔感染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后发生BPF的危险因素。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