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药物方案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 :按入组标准筛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住ICU且行机械通气患者,根据镇静药物不同,分为咪达唑仑镇静组(102例)、丙泊酚镇静组(73例)、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组(48例)。监测镇静前后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深度维持Ramsay评分2~4级。整理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血压降低20%以上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记录镇静剂持续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留治时间。结果 :3组患者镇静后1h,HR、RR、SBP、DBP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SpO2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 <0.05)。3组镇静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咪达唑仑组机械通气时间(9.32±3.11)d,高于丙泊酚组的(6.12±8.35)d和联合组的(7.51±4.81)d,咪达唑仑组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间和留治ICU时间均高于其余两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丙泊酚组血压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36.27%,高于丙泊酚组的19.17%和联合组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丙泊酚和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联用相比,咪达唑仑镇静可能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需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 单位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