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细菌感染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斌*; 张丽; 彭杰; 王若宇; 周意; 朱文芳; 张涛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02): 39-44.
DOI:10.13422/j.cnki.syfjx.20200224

摘要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阐述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从而为中医药诊治HBV-ACLF继发细菌感染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制定统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信息采集表。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307例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住院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主要的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然后按照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合并细菌感染组与未合并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主要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出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与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比,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腹胀、便溏、舌质紫暗、腹露青筋、皮下瘀斑瘀点、舌边齿痕明显增多;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比,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身目鲜黄、舌苔黄腻、口干明显增多(P <0. 05,P <0. 01)。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以兼夹证候为主(93. 6%),且多兼夹脾虚证(81. 6%);而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以单一证候为主(53. 5%),且多为湿热证(51. 9%);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兼夹证候中又以虚实夹杂证为主(94. 4%),且明显高于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虚实夹杂证(58. 9%)。结论:HBV-ACLF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以湿热症状体征为主,随着合并细菌感染后,脾虚血瘀症状体征逐渐加重; HBV-ACLF并细菌感染患者以脾虚血瘀兼夹证候为主,而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以湿热单一证候为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