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钙化程度对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124例。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把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7)及预后不良组(n=37)。收集患者就诊时完善的颅脑CT,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测量责任动脉侧颅内段颈内动脉虹吸段的钙化容积,并收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颅内动脉钙化是否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计算钙化容积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联合预测因子,采用Medcalc 18.2.1统计软件,绘制溶栓前NIHSS评分的曲线及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计算两者曲线下面积,比较两种指标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钙化容积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95%CI=1.05~1.21)。溶栓前NIHS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为0.69~0.85,截点值为5分,敏感度为75.7%,特异性为72.4%;溶栓前NIHSS评分联合钙化容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为0.75~0.89,敏感度为75.7%,特异性为80.5%。相较于单独应用溶栓前NIHSS评分,联合预测因子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更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P=0.027)。结论 钙化容积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独立相关,可以构成判断患者溶栓后预后情况的指标,且溶栓前NIHSS评分联合钙化容积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应用溶栓前NIHSS评分。

  •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