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并初步探讨视网膜深浅血流密度比值(DSFR)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医院眼科确诊为单眼BRVO继发ME的48例患者4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29例29只眼, 女性19例19只眼;平均年龄(58.77±10.88)岁。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每一个月1次, 连续3个月, 其后按需治疗。依据治疗后12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将患眼分为水肿消退组(消退组, CRT≤ 250 μm )、水肿顽固组(顽固组, CRT> 250 μm )。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测量所有受检眼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DCP)、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深浅血流密度), 选取3次随访时测量的DCP、SCP血流密度并计算DSFR。DSFR记录方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grid和九宫格记录法。消退组与顽固组DCP、SCP血流密度及DSFR比较行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3个月,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SFR在ME治疗反应中的效能。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ME治疗反应的因素。结果治疗后12个月, 48只眼中, 水肿消退27只眼, 未消退21只眼。消退组、顽固组患眼ETDRS-grid记录法不同区域深浅血流密度(DCP:t=1.804、1.064、0.660, SCP:t=0.581、0.641、0.167 )和DSFR (t=0.393、-0.553、0.474)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组、顽固组患眼九宫格记录法最严重无灌注区SCP、DCP血流密度及DSFR分别为(27.10±5.70)%、(28.33±8.95)%、1.35±0.54和(27.54±6.70)%、(29.11±0.42)%、1.01±0.40。消退组、顽固组患眼最严重无灌注区深浅血流密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0.340, P>0.05);DSFR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 P= 0.024)。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与ME治疗反应相关(比值比=0.212、0.085, P=0.027、0.024)。AUC评估DSFR在ME治疗反应中的效能, 结果显示, AUC为0.800, P=0.001, Youden指数1.348, 灵敏度67.7%, 特异性86.7%。结论 DSFR降低多见于BRVO顽固ME者;DSFR与ME治疗反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