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所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教师人力资本,而教师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必然权衡在不同任务间的资源配置,存在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冲动。高校与教师间存在多任务、多维度的委托—代理关系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教师是具有边际贡献率递增特征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其效率优主要取决于高校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文章以S高校为例,从代理人的角度分析高校现行教师激励的实现路径及效果,通过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教师激励、绩效相关数据搜集,对激励机制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案例高校科研激励与教学激励有效性存在差异,科研激励机制比较好地实现激励作用。科研激励中的显性和隐性激励对绩效的直接作用路径存在,隐性科研激励部分需通过教师满意度的传导作用对科研绩效产生影响。教学激励中的显性和隐性激励对教师满意度和教学绩效不产生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对教学绩效产生比较微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