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为批判学派的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承袭了"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思辨哲学衣钵和解释性的学术传统,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双方因研究取向、理论框架、核心关注点等方面的差异,存在多次交锋。围绕"积极的受众"对"文化帝国主义"是否具有能动且有效的抵抗这一问题,双方曾展开多次批判与反批判。本文对双方论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析,认为莫利等对受众影响积极性的肯定,及其对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国内到国际的转向具有进步意义;但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虽生发于冷战土壤但仍未过时,且较"积极受众论"而言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与更强的现实解释力,并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凸显和进一步印证。
-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