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包括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MCS)和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VS)]患儿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的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51例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MCS 24例, VS 27例。患儿均于入院48 h内完成意识水平评估及SEP检查, 意识水平的评估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 CRS-R)评分, 根据CRS-R评分将患儿结局分为意识清楚、未恢复意识。以发病后满6个月为研究截止时间。根据患儿意识状态水平分为最小意识状态组(MCS组)和植物状态组(VS组);根据患儿脑损伤病因分为脑外伤组、脑炎组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根据Judson分级标准对SEP检查结果进行分级, 将患儿分为SEP 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 其中Ⅰ级为正常组, Ⅱ级、Ⅲ级为异常组。收集并分组统计分析各组患儿意识恢复情况以及SEP特点。结果至研究截止时, 51例患儿中30例意识转清楚, 21例未恢复意识, 意识恢复率为58.82%(30/51), 无一例死亡。MCS组SEP分级好于VS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S组意识恢复率(19/24, 79.17%)高于VS组(11/27, 40.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组患儿SEP分级比较, 脑外伤组SEP分级最差(Ⅰ级、Ⅱ级、Ⅲ级患儿例数分别为2例、2例、14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组患儿意识恢复率比较, 脑外伤组(13/18)>脑炎组(10/16)>缺血缺氧性脑病组(7/17), 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EP分级患儿意识恢复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EP正常患儿的意识恢复率(14/17)明显高于SEP异常患儿(16/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CRS-R评分作为判断患儿神志是否清楚的金标准, SEP异常对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意识恢复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71%(18/21)、46.67%(14/30)、62.75%(32/51)。结论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SEP异常与其意识恢复具有相关性, 对意识障碍患儿意识恢复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