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损伤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杜虹; 朱江勃; 李璟; 于海涛; 白雪帆; 于代华
来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02): 359-361.
DOI:10.13241/j.cnki.pmb.2015.02.040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肺损伤(ALI)多由低氧性呼吸衰竭引起,导致高通透性肺水肿,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十年来,针对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为探索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指明了新的方向。个别生物标记物已在一些大型、多中心ARDS试验中得到证实。但迄今仍没有一个或一组生物标记物常规应用于临床。随着人类对ALI发病机制理解的进一步深入,或许不久的将来,生物标记物会真正应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本文将概述近年来ALI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 单位
    唐都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