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标准追求下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效益分析

作者:杨文君; 田丽慧; 张登山; 肖明*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 35(09): 151-157.
DOI:10.13448/j.cnki.jalre.2021.254

摘要

调查柴达木盆地枸杞绿色标准有机标准两种种植模式投资、效益规律,分析产品品质,用于评判产业潜力,指导生产。采用连续9年定点数据采集,平行比较两种模式投资、收益以及鲜果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结果表明:绿色模式和有机模式种植均为1~3年为投资期,第4年开始收益,第7年进入高产期;前期有机模式效益优于绿色模式,高产期绿色模式收益优于有机模式。高产期鲜果平均百粒长绿色组218.86cm,有机组216.25cm,差异显著;平均百粒直径绿色组94.67cm,有机组96.59cm,差异显著;平均百粒质量绿色组90.59g,有机组89.66g,差异不显著。鲜果平均甜菜碱含量绿色组1.45g/100g,有机组1.55g/100g,差异极显著;平均多糖含量绿色组5.80g/100g,有机组5.88g/100g,差异不显著。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前期有机组收益高于绿色组,高产期绿色组收益高于有机组。枸杞鲜果有机组比绿色组百粒长略短,百粒直径略宽,百粒质量相当;甜菜碱含量有机标准极显著高于绿色标准,多糖含量相当。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