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中病毒病原谱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用药和疫苗的研发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4-2017年上海市某儿科医院<5岁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 并收集患儿的人口学、临床和流行病学信息。采用ELISA、荧光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共采集粪便标本1 018份(男性患儿671份, 女性患儿347份), 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40.57%, 每年秋、冬季节达到检出高峰, 检出率较高为杯状病毒(24.75%)和A组轮状病毒(13.95%)。在0~6月龄的婴幼儿中病毒检出率最低(32.20%)。约有65%的病毒感染患儿曾使用抗生素治疗, 且抗生素的入院前使用率在病毒感染和病毒阴性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9P[8]基因型为轮状病毒的主导流行株, 且轮状病毒在<5岁各年龄组中普遍易感。结论上海市<5岁腹泻住院患儿中杯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 提示需要密切关注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谱及病毒型别的变迁, 在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加强疫苗研发用于疾病防控。

  • 单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