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早慧书写在先唐时期以史传为主,形成较为系统的正、反早慧书写体式,但无法满足书写对象的逻辑机制。有鉴于此,唐宋以来,出现两种书写策略:一是以柳宗元为代表的通过把杂传改为儿童传记的方式,切断早慧书写体式中与逻辑机制矛盾的部分;二是由韩愈发端至王安石成型的摆脱传记散文束缚的古文探索,通过开创新的正反合辙早慧书写体式来适应书写对象的逻辑机制。中国古代散文中的早慧书写变化背后,涌动着与早慧观念密切相关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研讨中国古代散文中的早慧书写,不仅有助于充实文体书写领域的研究,同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的儿童书写成就,为当下的儿童教育与研究服务。
-
单位东南大学; 南京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