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因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性损伤,目前被视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CHD中最严重的一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高[2]。随着溶栓治疗和原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治疗已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AMI的死亡率约为5%,近年来未见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临床实践中缺乏能够高效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MIRI)的药物。
-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