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论是先秦生律法因竖排版式而生的"隔八相生",还是南北朝时期琵琶类乐器品柱的"四隔",抑或明清延续至今的工尺谱字、笛子、管子调门"隔指调",均反映了中国音乐术语依附某种介质的特性。它们未能转变为一组具有标准统一、计算简便的方法进而演绎为一套解析音高关系的工具。这个瓶颈最终使"隔"未能成为现代音乐学所要求的"音程"概念。一则乐语是否关联着一个理论框架,才是判断它是否可以纳入现代音乐学叙述的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