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摄入低碘饲料对亲代和子二代大鼠甲状腺形态结构及钠碘转运体(NIS)的影响,并探索NIS蛋白表达量在碘缺乏病中的变化,探讨碘缺乏病的发生机制。方法 参考《实验动物配合饲料营养成分》(GB 14924.3-2010),以新疆传统克汀病疫区广泛种植且食用率较高的农作物为主要饲料组分,配制不同低碘饲料(碘含量分别约为50、20 μg/kg);采用三代两窝法建立碘缺乏病大鼠模型,即选择断乳后的SPF级Wistar大鼠132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52只,其中雌鼠22只,雄鼠30只,饲料中碘含量约为300 μg/kg),低碘1、2组(LⅠ、LⅡ,各40只,其中雌鼠22只,雄鼠18只)。各组大鼠饲喂至3、6、9个月各处死12只,雌雄各半,分离并进行甲状腺相对重量计算及大体结构、显微镜下病理学观察,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测定NIS蛋白表达量。亲代雌鼠在饲喂至3个月时各组选择4只雌鼠与N组雄鼠进行1∶1合笼交配,出生的子鼠按同样方法饲喂3个月再进行传代一次,子二代大鼠继续按母鼠组别进行饲喂,饲喂至3、6、9个月各处死10 ~ 12只大鼠,采集样本,观察指标同亲代大鼠。结果 LⅠ、LⅡ组亲代大鼠甲状腺相对重量(mg/100 g体重)在低碘6、9个月均大于N组[雌性:(19.67 ± 5.60)、(23.81 ± 4.08)比(10.14 ± 1.20),(22.24 ± 2.06)、(33.51 ± 3.24)比(9.80 ± 1.96);雄性:(13.0 ± 3.70)、(13.84 ± 4.08)比(5.90 ± 1.20),(14.20 ± 2.67)、(19.98 ± 2.84)比(6.06 ± 0.76),P均< 0.05],且雌鼠在3、6、9个月均高于雄鼠(P均< 0.05);LⅠ、LⅡ组子二代甲状腺相对重量在低碘3、6、9个月时均大于N组(P均< 0.05),除6个月的LⅠ组,其余各组雌鼠均高于雄鼠(P均< 0.05)。随着低碘进程,LⅠ、LⅡ组亲代和子二代大鼠甲状腺均出现颜色加深、充血和肿大现象。显微镜下病理学观察,各代大鼠甲状腺均呈现滤泡增多、滤泡腔变小、上皮细胞增生现象,且在9个月时出现间质纤维化增生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低碘3、6、9个月,LⅠ、LⅡ组亲代和子二代大鼠NIS蛋白表达量高于N组(P均< 0.05)。结论 长期不同程度低碘均能引起亲代、子二代大鼠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增生,NIS蛋白表达量持续上升。
-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