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Fibrosca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FIB-4联合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旨在提高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准确性,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BV感染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RI、FIB-4模型数值联合Fibroscan检查将患者分为显著肝纤维化(S3~S4)组和轻度肝纤维化组(S1~S2)。所有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及抗肝纤维化治疗(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测算APRI、FIB-4模型数值,并应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同组患者不同监测时间的变化。结果 轻度肝纤维化组共232例,显著肝纤维化组16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的Fibroscan、血清APRI、FIB-4显著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5、9.625、10.035,P=0.004、0.015、0.009)。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Fibroscan、APRI、FIB-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显著肝纤维化组Fibroscan、APRI、FIB-4水平均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P均<0.05)。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显著肝纤维化组ALT、AST、TBA、ALP水平均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P均<0.05)。Fibroscan、APRI、FIB-4 3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时的诊断效能均较3种方法单独使用时显著提高,且对显著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轻度肝纤维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roscan、APRI、FIB-4联合应用在HBV感染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和疗效评估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单位
    德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