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化学调控对绿洲农田油莎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润润; 郑旭; 郝冬梅; 张凤华; 李鲁华; 程志博; 王家平*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0(06): 705-712.
DOI:10.13880/j.cnki.65-1174/n.2022.23.008

摘要

优化绿洲农田油莎豆种植技术是提升干旱区油莎豆产量、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通过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20.85×104株·hm-2(D1)、15.60×104株·hm-2(D2)、12.00×104株·hm-2(D3)和3个矮壮素浓度处理:0 mg·L-1(C0)、1 500 mg·L-1(C1)、2 500 mg·L-1(C2),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株高、茎蘖数、生物量、产量及构成和粗脂肪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油莎豆茎蘖数、生物量、千粒重逐渐降低,实际产量和粗脂肪含量降幅达显著水平(p<0.05)。矮壮素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莎豆株高、单穴粒数和总粒数,增加了茎蘖数、千粒重和粗脂肪含量;不同矮壮素处理粗脂肪含量大小顺序为C2>C1>C0。油莎豆产量干重在D2C0和D2C2处理较高,分别为7 736.63 kg·hm-2和7 178.21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D2C2处理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2C0处理。因此,种植密度15.60×104株·hm-2和矮壮素2 500 mg·L-1条件下,干旱区绿洲农田油莎豆种植可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