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贺兰山东麓是中国西北极端暴雨易发区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地区暴雨发生时大气环流配置及低空急流系统演变特征,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准确率及防灾减灾能力,本文利用加密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2020年贺兰山东麓20次暴雨事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特征可将该地区20次暴雨过程分为高空槽前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型。高空槽前型降水是在高空西风槽影响下,配合高空急流及低空水汽辐合场发生与维持,副高西北侧型降水过程中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副高边缘带来充沛水汽,高低空动力辐合配合使得该类降水强度更强。(2)两类降水过程对应的低空急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副高西北侧型降水其低空急流呈北进增强-南退减弱特点,急流轴在贺兰山体左侧,在暴雨过程中起到了水汽输送及增大迎风坡风速等作用。(3)高空槽前型降水过程中低空急流多呈东移减弱特点,急流轴位于山体右侧,低空急流动力作用所产生的中尺度气旋的发展演变对此类暴雨的触发与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