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 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 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 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 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 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 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 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在2020年, 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 其中, 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 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 在1~2年级小学生中, 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 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 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 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 P=0.007)。结论 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 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 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 年级越高, 户外时间相应增加, 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 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 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