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翻"和"义翻"是中国古代佛经汉译理论中的一组翻译方法,分别用来处理"东西两土俱有"和"西土即有,此土全无"两种情况下的译名问题。唐末五代的《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中录有为这对术语界定概念的文字,但其始创者是提出"五种不翻"的译经大师玄奘。北宋南山律宗僧人允堪借用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事类"观念,对道宣提出的"事义相译"进行了详细的疏解与发挥,把"义翻"的适用范围从具体名物扩展至各类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