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社区招募年龄≥60岁以上老年志愿者,通过现场采集患者一般生物学信息、病史及填写Tilburg中文量表(TFI)、Fried衰弱表型(FP)、汉化版CFAI及评分标准(CFAI)、肌少症筛检问卷(SARC-F)、微型营养评定表(MNA)等,采用生物阻抗测定仪(BIA)检测肢体骨骼肌肌量,测定6 m步速及握力。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的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入肌少症组和正常组,对比分析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招募志愿者1 227例,其中数据完整有效者1 148例(93.56%)。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总体患病率为14.29%,其中男性为14.9%,女性为14.0%,不同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骨质疏松、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腰围、臀围、腹型肥胖、臀中围、小腿围、FP、SARC-F,MNA、跌倒、运动量、社会支持情况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34)、体重过低(OR=4.281)、衰弱前期(OR=1.726)、衰弱综合征(OR=8.048)、周运动量低(OR=2.615)均为导致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重或肥胖(OR=0.186)、腹型肥胖(OR=0.230)为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不低。肌少症的发生主要与年龄、营养状况、运动量及衰弱相关。
-
单位复旦大学; 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