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盆西峡谷是南海中建南盆地中东部的一条大型峡谷,整体呈NW向,水深介于2 8504 300m,全长约188km,宽为1.514.5km,起始于中建南盆地,延伸到西南次海盆,对其进行形态、结构和形成演化的研究,为后续西南次海盆浊积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深入了解浊流沉积物的搬运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单道和多道地震的最新资料,研究盆西峡谷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及形成演化,结果表明盆西峡谷具有"分段性"特征,剖面形态从WN向ES依次表现为上段U型、中上段V型、中下段下V上U型和下段U型4段形态;上段以沉积作用为主,发育多期下切河道充填沉积,厚度可达1 200m;中上段以侵蚀-沉积过渡作用为主,发育浊积水道砂体;中下段以冲刷作用为主,发育内堤岸和块体流沉积;下段发育块体流和滑塌体沉积.研究表明,盆西峡谷的形成受古地貌条件、侵蚀-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侵蚀-沉积作用、断裂活动和海平面变化为主控因素.揭示出盆西峡谷沉积演化可分为3个演化阶段:中中新世的峡谷蕴育阶段、晚中新世的峡谷侵蚀-充填阶段和上新世-第四纪的峡谷"回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