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癌胚抗原在胃良恶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216例的胃恶性肿瘤及21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常规、癌胚抗原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NLR、PLR及癌胚抗原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胃癌中诊断的作用,并得出其最佳cut-off值。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NLR、PLR及血清癌胚抗原(CEA)中位值均高于胃良性病变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显示,NLR、PLR的中位值随着胃恶性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程度增加数值变大,而与肿瘤不同部位、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另外,NLR、PLR、CE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597、0. 677、0. 642,敏感度分别为29. 17%、50. 93%、37. 50%,特异度分别为91. 98%、75. 0%、88. 21%,其诊断最佳截点值分别为4. 98、180. 48、4. 77ng/ml;相对于胃良性疾病,联合检测指标中诊断胃癌敏感度最高的为NLR+PLR+CEA(75. 93%),NLR+CEA、PLR+CEA、NLR+PLR+CEA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95、0. 731、0. 732,特异度分别为83. 02%、62. 74%、58. 96%。结论外周血NLR、PLR有助于鉴别胃良性疾病与胃恶性肿瘤,NLR、PLR及血清CE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