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北部不同植被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分析

作者:白保勋; 陈东海; 徐婷婷; 沈植国; 曹辉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10): 1629-1637.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6.10.006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河南中北部森林、绿地、果园、农田4个植被区选择了8种主要植被类型,在2015年3月—2016年2月观测了空气正负离子浓度及主要气象要素,调查了各植被区主要植被类型的覆盖率,并根据不同植被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及覆盖率,采用加权平均数法计算出各植被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空气负离子日变化规律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葡萄Vitis vinifera多为双峰曲线,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小麦+花生Arachis hypogaea及无植被区多为单峰曲线。空气负离子的年变化规律为:各植被类型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6—8月。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刺槐(448 ion·cm-3)>侧柏(438 ion·cm-3)>樱桃(328 ion·cm-3)>葡萄(321ion·cm-3)>小麦+玉米(314 ion·cm-3)>小麦+花生(309 ion·cm-3)>女贞(309 ion·cm-3)>广玉兰(302 ion·cm-3)。在不同的植被区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为:森林为双峰曲线,绿地、果园、农田为单峰曲线。空气负离子年变化规律为:森林、绿地、果园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7月或8月;农田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与11月。年平均空气质量指数:森林(413 ion·cm-3)>果园(305 ion·cm-3)>农田(302 ion·cm-3)>绿地(299 ion·cm-3)。森林、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性;果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农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湿度相关性不显著。

  • 单位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