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敎”“学”

作者:杨建忠; 王月婷
来源:辞书研究, 2021, (02): 101-113.
DOI:10.16134/j.cnki.cn31-1997/g2.2021.02.009

摘要

"敎""学""敩"关系密切,但于其意义及字形关系,前贤观点颇有差异,或认为"学"为"敩"之省,或认为"敩"为"敎"之后起异体字,或认为"敎"属施受同辞。通过梳理字形源流可以发现,甲骨文中就有"敎""学"二字,且区分清楚,当是两个词:"敎"义为"施敎"(见母);"学"有"学习"(匣母入声)、"使……学"(匣母去声)二义。上述"使……学"跟"敎"语义相当,但二者读音不同,其字形不构成异体关系。不过,因为二者语义相当,又"使……学"用"学"或"敩"字记录,遂致"敎""学""敩"三个字形混用。同时"敩""效"又因同读匣母去声且意义相关而混用。以上混用现象见于金文及部分战国楚简。而战国楚简亦可见同一篇内"敎""学"区分划然者。至《逸周书》《尚书》,"敎""学""敩"大致分配完成了。但后世文献仍可见相关字形的混用,可能是存古习气所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