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实验探究“麻黄-葶苈子”药对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麻黄-葶苈子”治疗哮喘的潜在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的关系网络,并对潜在靶点进行Gene Oncology (GO)功能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模拟关键候选活性成分与核心基因的结合活性。然后,通过腹腔注射卵白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液和雾化激发构建OVA哮喘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 DEX, 0.075 mg·kg-1)和“麻黄-葶苈子”药对组(MT,配伍比例1∶1.5),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麻黄-葶苈子”对哮喘大鼠肺脏和气管病理变化及杯状细胞增生情况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进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核心基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cyclin D1(CCND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L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麻黄-葶苈子”治疗哮喘的潜在核心基因为MAPK8、CCND1、IL6和EGFR,并且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麻黄-葶苈子”药对中活性成分槲皮素和β-谷甾醇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较多,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和β-谷甾醇与MAPK、PI3K和Akt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麻黄-葶苈子”可有效改善OVA哮喘大鼠症状,改善肺部组织病理变化,减少杯状细胞产生,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抑制MAPK8、CCND1、EGFR和IL6的表达,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因此,推测“麻黄-葶苈子”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哮喘症状,抑制哮喘大鼠炎症反应,槲皮素和β-谷甾醇可能是“麻黄-葶苈子”治疗哮喘的候选活性成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