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大剂量二联方案(HDDT)与含铋剂四联方案(BQT)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首次诊断为Hp阳性的1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含伏诺拉生大剂量二联组(VPZ-HDDT组)58例(VPZ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750 mg/次,3次/d);含PPI大剂量二联组(PPI-HDDT组)62例(艾司奥美拉唑40 mg/次,2次/d+阿莫西林750 mg/次,3次/d);BQT组57例(艾司奥美拉唑40 mg/次,1次/d+阿莫西林1 00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150 mg/次,3次/d)。3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和遵循研究方案(PP)分析这2种方法比较3组的Hp根除率。3组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对比分析。结果 VPZ-HDDT组、PPI-HDDT组、BQT组的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90.7%、89.3%、90.6%(P=0.961),ITT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4.5%、80.6%、84.2%(P=0.719);在这2种分析方法中,VPZ-HDDT组的根除率均高于PPI-HDDT组和BQ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PZ-HDDT组、PPI-HDDT组和BQT组的依从性分别为93.1%、90.3%和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VPZ-HDDT组和PPI-HDD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QT组(7.4%、5.3%、18.9%,P=0.046)。结论 HDDT与BQT根除Hp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一线Hp根除治疗方案,HDDT有望成为Hp根除治疗的新选择。